刀具臨界磨耗
從銳利的新刀使用到磨耗后需要被更換中間的時間,隨刀具使用次數(shù)上升,刀具磨耗沿著一趨緩的曲線上升,直到曲線開始加速往上前,此時為刀具壽命,接著曲線會開始加速上升亦即磨耗加速。一般而言,具有切削刃的刀具破壞型態(tài)可分為破裂(崩裂與斷裂)與磨耗兩大類型,這兩大類型破壞通常都不會單獨存在,并且隨著切削條件、切削方式與加工材料的不同也會有所差異。上述的刀具破壞機制,通常發(fā)生的部位在于刀面、刀腹及刀刃上,并以圓周凹陷痕跡的方式顯現(xiàn)其刀具的磨耗,這是由于刀具表面與加工材料間接觸且不停的摩擦,并產(chǎn)生很高的溫度,高熱流動的加工材料在刀具表面上侵蝕出一至數(shù)道凹槽,此種交互作用的結(jié)果,會加劇凹陷痕跡逐漸加寬加深。在刀磨耗至某一定程度后,其磨耗速度會快速增加,之后很快就會不堪使用,此可視為刀具接近臨界壽命。研究定義達到VB=0.3mm 時為刀具的臨界壽命。由驗證發(fā)現(xiàn),臨界壽命發(fā)生后,一般可再切削若干次數(shù)之后就必須換刀,否則將嚴重影響工件精度。因此為了確保加工精度及刀具使用效益,要能即時診斷找出刀具的臨界壽命以作適時換刀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