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tài) |
基于摩擦學理論,可將磨損機制分為磨粒磨損、黏著磨損、疲勞磨損和擴散磨損。實際磨損過程通常不是以單一形式出現的,而是幾種不同的磨損形式的綜合表現。磨損計算方法的建立必須考慮磨損現象的特征,這些特征與通常的強度破壞不相同。
刀具破損主要來源于金屬巖塊相互作用和金屬壓碎區(qū)相互作用,相應的刀具磨損可分為直接磨損和二次磨損,直接磨損指刀具與完整巖塊相互作用時產生的磨損,屬于2個表面粗糙峰直接咬合引起的黏著磨損;二次磨損指夾在2個表面的破碎顆粒造成的刀具磨損,屬于磨粒磨損中的三體磨損。
同時滾刀破巖過程中,二次磨損也包括與相對滾動的摩擦表面接觸形成的循環(huán)變化應力作用下的疲勞磨損。
磨損機制中的擴散磨損主要是由于高溫度場下化學元素交互運動引起,合金刀具工作溫度相對較低,分子在界面間的交換比較緩慢,擴散磨損在刀具磨損中所占比例可以忽略,因此,刀具的磨損主要表現為:
①巖土體中的硬質磨粒對刀刃表面進行磨削,在刀刃表面形成犁溝,表面產生多次變形,*終導致表面材料脫落;
②硬質磨粒被垂直荷載壓入刀刃表面產生塑性變形并形成黏著點,在切向荷載的作用下黏著點被剪斷,附著于硬質顆粒表面脫落;
③刀具與巖土接觸時交變接觸應力作用下的疲勞磨損斷裂或脫落。
因此,認為刀具磨損主要由磨粒磨損、黏著磨損和疲勞磨損組成,主要磨損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