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tài) |
1. 后角的功用? 后角的主要功用就是減小后刀面與加工表面間的摩擦,影響已加工表面質量和刀具壽命。
(1)增大后角,可減小加工表面的彈性恢復層與后刀面的接觸長度,減小后刀面的摩擦與磨損。
(2)增大后角,使楔角減小,刃口鈍圓半徑rn減小,刃口鋒利。
(3)后刀面磨鈍標準VB相同時,重磨時,后角大的刀具磨去金屬體積大。
2. 選擇原則
(1)工件材料塑性與韌性大時,應取較大后角。例如加工鈦合金宜取較大后角。
(2)精加工時切削厚度較小,宜選較大后角。
(3)對定尺寸刀具(如圓孔拉刀、鉸刀),宜選取較小后角,可延長刀具使用壽命。
(4)工藝系統(tǒng)剛度差、易產(chǎn)生振動時,應選取較小后角。
(三)主(副)偏角的功用及選擇
1. 主偏角的功用
(1)影響已加工表面質量。增大主偏角和副偏角,使加工表面粗糙度值增大。
(2)影響切削層尺寸和刀尖強度及斷屑效果。
(3)影響各切削分力比值。
2. 主偏角選擇原則
(1)當工藝系統(tǒng)剛度好時,應選用較小主偏角,以提高刀具使用壽命和已加工表面質量。
(2)加工很硬的工件材料(如冷硬鑄鐵、淬火鋼)時,宜取較小主偏角,以減輕單位長度切削刃上的負荷,改善刀尖散熱條件,提高刀具使用壽命。
(3)還應考慮工件形狀和具體條件。
3. 副偏角選擇原則
(1)在工藝系統(tǒng)剛度好、不產(chǎn)生振動的條件下,應取較小副偏角,減小已加工表面粗糙度值。
(2)精加工時,副偏角比粗加工選得小些。
(3)加工強度、硬度大的工件材料或斷續(xù)切削時,為提高刀尖強度,宜取較小副偏角值(4°~6°)。
(4)切斷(槽)刀、鋸片銑刀、鉆頭、鉸刀等由于受結構強度或加工尺寸精度的限制,只能取很小副偏角(1°~2°)。